穿越三坊七巷:尋找榕城的老時光
2012-08-16 08:45 來源:新浪旅游 打印本頁 關閉
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。據(jù)清《榕城考古略》載:宋劉濤居此,子孫數(shù)世皆為郎官,故名。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,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。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、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(nèi)。
郎官巷
塔巷在郎官巷之南。據(jù)《榕城考古略》載:“舊名修文,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,后改文興。今呼塔巷,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于此也?!贝舜笏挥谙锉?,并有塔院看管,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征。南宋淳熙九年(1182年)塔還在,以后未見記載。清代在巷內(nèi)砌造半片的小塔,作為古跡紀念。50年代,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。
塔巷
“太平燕”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風味小吃,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。福州人逢年過節(jié),婚喪喜慶,親友聚別,必吃“太平燕”,即取其“太平”、“平安”之吉利,故“無燕不成宴,無燕不成年”。肉燕亦由此成為饋贈佳品,為福州人包括海外鄉(xiāng)親所衷情。
老店
黃巷在塔巷之南。隔著南后街,與衣錦坊東西相聯(lián)。據(jù)志載,晉永嘉年間(307-312的)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,落戶在此,故稱黃巷。到了唐朝末年,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。黃巢軍入福州,因聞黃璞的大名,命令兵士夜過黃巷"滅燭而過",勿擾其家,從此黃巷名聲大振。
黃巷
巷內(nèi)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,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。清代知府林文英、榜眼林枝春、巡撫李馥、楹聯(lián)大師梁章鉅、進士陳壽棋、趙新等,都曾居巷內(nèi)。曾一度改名新美坊,后稱新美里。巷內(nèi)有一“唐黃璞居”石碥,50年代初期還有人見過。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“小黃樓”,屬于文物保護單位。
相關新聞
精彩博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