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 以圣誕節(jié)為例。香港每年從圣誕節(jié)延續(xù)到春節(jié)的打折季,通常都會吸引大量游客。然而,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去年12月零售業(yè)的銷售數據不升反跌,比同期下跌3.9%,這是2003年以來,購物表現最差的圣誕假期。
卡在何處?珠寶首飾、鐘表及名貴禮物銷售顯著下跌,同比暴跌近14%,被認為是拖累零售業(yè)總銷售額的主因。
無疑,高端消費品是重災區(qū)。香港零售管理協(xié)會主席麥瑞瓊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表示,內地反腐力度加大,對香港部分高端商品的銷售構成影響。
雖然一向以高冷品牌示人的奢侈品們解釋稱只是放緩增長,但業(yè)績報表從不會騙人。
在多家奢侈品品牌的財報中,關于“大中華區(qū)”銷量的壞消息頻繁出現。Prada的凈利潤從2014年一季度下跌兩成后,就一直沒有什么起色。根據其第四季度的財報稱,它的零售渠道之所以減少4.3%,是由于中國香港和澳門整體市場需求減緩,這被普拉達集團形容為“尤其嚴重”。整個大中華區(qū)的零售銷售凈額為5.662億歐元,下降4.1%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“女魔頭”( 源自電影《The Devil Wears Prada》,即穿Prada的女魔頭)在亞太地區(qū)唯一重要的批發(fā)市場韓國,主要為免稅業(yè)務的獨立客戶業(yè)務有兩位數增長,這“主要受益于中國一直以來的旅游消費”。
那么,大陸消費者正在拋棄香港移情其它國家和地區(qū)進行消費嗎?
大陸游客移情日韓
有分析人士認為,更多的內地旅客購買地點轉移是香港零售業(yè)式微的一大主要原因。一方面內地游客前往日韓、歐美旅游的人數增長,這些國家的貨幣匯率貶值,而香港由于店面租金昂貴,銷售的部分商品相對于歐美而言沒有價格優(yōu)勢,逐漸失去對內地高購買力人群的吸引力。
早在2013年10月,韓國的《朝鮮日報》就報道,當年中國消費者在韓國免稅店消費金額達到8億6338萬美元,首次超越本土韓國消費者。
此后,這一記錄不斷被刷新。去年國慶節(jié),不少韓國媒體甚至驚呼這段時間成了“中國節(jié)”。 這一熱度繼續(xù)維持到了今年春節(jié)。據韓國《中央日報》25日的報道,2015年春節(jié)期間約13萬名中國游客來到韓國,挽救了因為內需不振而飽受折磨的韓國流通業(yè)界。2月18日至22日,樂天百貨店位于首爾的總店,中國游客銷售額增加75%,現代百貨店銷售額增加60%。
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